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柴俊勇是上海开放大学1982届校友,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曾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秘书长、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家组组长等要职。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个人的发展映射了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作为上海开放大学校友,他 反哺母校专业建设、关注母校事业发展,并将母校比作自己的第三位母亲。
自述故事
知青岁月
在我还不满17周岁的时候,作为上海知青,我来到江西南昌县鲤鱼洲。17岁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如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所以当时我就立下了决心,既然到农村来了,那就要在农村好好地锻炼自己。有人说鲤鱼洲艰苦,我们说艰苦好炼红心;有人说鲤鱼洲风大,我们说风大好展红旗。虽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也锻炼了筋骨,增长了才干。我在那边入了团、入了党、提了干。可以说,这八年给我打下了坚实的人生基础。我们这一代人都在这段经历中有所历练,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提起他的知青生活,他办公室里都摆放着那时的照片。
特殊汇报
1995年的时候,我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作了一次“特殊的汇报”。那时我正好在北京出差,中央政法委同志告诉我李鹏总理当天下午在中南海要召开一个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座谈会,让我去参加。一进会场,我就看到李鹏总理和吴邦国副总理,我马上就去跟邦国书记(我还是叫他书记)说,我今天到中南海来开座谈会,市委是不知道的。邦国副总理说:“小柴,你放心大胆讲,我在边上。”然后我就放开了,我发言以后,李鹏总理就说:“柴俊勇同志,你不受时间限制,你可以敞开讲。”我就继续讲了上海当时在加强春运客流管理方面的举措。当时对国家来说,最难的就是民工潮的春运客流问题,上海采取了“四个一批”的工作方法——早走一批、晚走一批、 留下一批,然后再请他们家属到上海来一批。“四个一批”的方法就解决了民工潮的春运客流问题。第二年国务院召开了客流管理工作会议,刘云耕同志代表上海作介绍,推广了上海的经验。李鹏总理对我的工作思路评价了四个字:“应运而生”。我觉得应运而生这个“运”字,其实反映了国家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改革开放了,市场发展了,人口流动了,城市活跃了,经济也开始腾飞了。
求学经历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学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1982年来读书的时候,当时学校还叫上海电视大学。1982年,我从团中央调回上海以后,当时我还是初中文凭,看到上海电视大学在招生后,我就报了名,并且考上了中文系。我到电大最大的体会就是考试,因为电大的考试是全国统考性质,基本上你要把整本书、整本辅导材料,都要背一遍。考试前,我多是躲在家里面夜以继日地复习,家里人每天把早、中、晚饭送来。当时我们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年纪二十八,即将做阿爸,还学文思哲,实在不像话。所以说,这个文凭真的是艰苦熬出来的。我觉得学校给了我两个宝贵的财富,一是给了我一张文凭,二是给了我一把自学的钥匙,这是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让我终身受益。
反哺母校
我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一生中有三位母亲,第一位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母亲,这个母亲把我抚育长大,教我怎么做人。第二位母亲就是祖国,像我们这一代人,祖国的风雨历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第三位母亲就是母校。我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毕业之后我始终关注着学校的发展,2012年上海电视大学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2014年我受邀作为学校城市公共管理专业的首席教授,带领这个专业在全国开放大学系统内获得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
外滩踩踏事件发生以后,市社联的党组书记沈国明同志提出来要出一本书,叫我当主编,当主编用什么样的团队呢?我就想到了上海开放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最后我带着这支年轻的团队完成了撰写《城市大人流风险管理》的任务。这本书在国家新闻学院省部级领导干部班上发放给了每个省委书记、省长。后来新华社、人民日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所以,我跟学校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前段时间上海开放大学进行了校庆宣传,我就把报纸上的报道都剪下来,因为上海开放大学是我的母校,所以上海开放大学的每一个消息我都认真看,这就是我对母校的情怀。
寄语母校
今年是学校建校60周年,我对母校的期望是,上海开放大学应该是开放的大学、活力的大学、智慧的大学。开放大学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与社会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我现在68岁,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党员是没有退休的,只有退休的岗位,没有退休的党员,我现在被选举为我所在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我们既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在党旗下宣过誓,那么誓言就要永远被记在自己的心中。所以我觉得上海开放大学的每一个党员教职工,都要不忘初心,一起为学校的明天共同努力,奔向未来。
采访整理: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 金鑫鑫
来源:《乐学致远赋华章——上海开放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友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