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巾帼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女性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年华、桃面、丹唇、柔膝,而更在于岁月轮转与时代变迁中所塑造出的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和崇高的理想。沈其艳是上海开放大学2011届校友,现为洋山港气象站站长,她奋战于上海市天气变化的前哨,是气象观测和防汛抗台的最前沿阵地。沈其艳及其家庭获奖无数——“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中国气象局授予的“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上海市气象局授予的“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上海市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上海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等。沈其艳对母校爱得深沉,谈到母校,她满怀深情地说“选择电大,恋上电大;离开电大,却依然如影相随”。
自述故事
出生渔家知民艰
我出生在一个祖上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之家,渔民生活基本都是靠海吃海,一年四季以打渔为生,我们的生活和在大都市的生活不同,他们常年生活在海上,连买个新鲜的蔬菜都很难。此外,狂风、巨浪、雷鸣、电闪也给我儿时记忆深处烙下了颇多印记,我因此可能也比常人更能懂得气象之于民生的影响——大风大雨就不能出工,就会影响到渔民的收成;如果不能正确预判气象,贸然出海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那时候海上经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台风、巨浪,这也会导致渔民在这段时间的生计没有着落;那时候经常早上还艳阳高照,出海后海上却会发生雷雨,这对渔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民生无小事”,正是因为从小的耳濡目染,我为能够担任这样一份工作而感到幸运和自豪。所以打从我开始从事气象工作之时,就始终怀揣着服务民生的赤子之心,践行着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理念。
潜心观测遇危险
众所周知,在雷雨、台风天气,人们都会选择居家避险,而此时却是我尤为忙碌的时候。在早年无法自动观测的时期,还只能是亲力亲为的人工观测,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精准性,我常常需要去岛上的最高点观测气象、记录数据。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一个雷雨的晚上,我正在观测点记录数据,突然一个“天顶雷”转化为“滚地雷”,那雷直接打到了我的脚后跟,我后来发现整个脚后跟都发黑了,这件事情我至今想起来仍然是心有余悸的。如果你问我是否有过害怕或恐惧,那肯定是有的,就在前段时间有人找我拍微视频,那时候正好也在打雷,我下意识地就感到很害怕,别人当时很不理解,觉得打个雷有什么好害怕的,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这段经历。可是这个“害怕”,其实确切地讲是“后怕”,是事后回想起来的害怕,因为在当时观测、记录数据时是心无旁骛的,脑海里所想到的真的只是数据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能出错。
半缘开大半缘心
在洋山港气象站22年的坚守,我见证了东海大桥的建成,目睹了洋山深水港的发展,也看到了我们国家气象事业的进步,岁月年轮的飞转,这是一种身边大环境的沧桑巨变与自我这个小个体的发展进步的交汇。所以我对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小岛上工作不存在丝毫的惋惜和后悔,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还是需要这种甘之如饴般品味岁月的淡定和从容。另外,我一直怀有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在单位里我也热心于各种培训班和技术交流活动,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平心而论,我是因学习而提高技能,因学习而发展事业,因学习而和睦家庭——却因“开大”而热爱学习的。
我先前的学历层次并未达到单位的要求,尤其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这一办公软件,所以上海开放大学的“办公自动化”这门课,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工作技能;我很感谢上海开放大学的培养,回忆学习时的点点滴滴,我特别钦佩开放大学的老师,这些老师的授课生动形象又感人至深。我在开放大学不但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而且弥补了本科的学历空白,在单位也从企业编制进入了事业编制;我的热爱学习还对家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应该说是感动了家人,我的丈夫主动承担了家务,女儿也在学习上以我为榜样;在开放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从不认为 60 分就是及格,我也不以获得毕业证书为最终目标,我想我的努力就是为了对得起领导的栽培,对得起家人的奉献,对得起自己的付出,所以我一定要学得更多、考得更高。人们的幸福来源是多样的,而我的幸福是在开大奋斗出来的,没有开大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还可以的话,我想等退休后,再来母校继续学习!
今年是母校60周年华诞,衷心祝福母校:桃李满天扬四海,硕果累累振中华,光辉历程更辉煌。
采访整理: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办学办公室 罗 京
来源:《乐学致远赋华章——上海开放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友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