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京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这在治国理政55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首次。
此间党建专家指出,突出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思路、新要求、新特点,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求得国家长治久安而迈出的坚实步伐。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党建专家虞云耀把这一举动归结为中国共产党所发生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从夺取政权转变为长期执政;从受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的建设,主要侧重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现在突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因为“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虞云耀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回溯历史,王朝更迭;纵观各国,政党进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佐证历历在目。
早在执政前,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要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对此,中共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找到了新路,就是民主。实践表明,发扬民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取得了巨大成就;因为民主被践踏,党和国家的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就被推到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从而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历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领导人则把“依法治国”的方略写进了党章和宪法。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卢先福指出,经过55年执政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不断丰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成功驾驭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党在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他援引中央党校最近一项对县以上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说,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缺乏或较弱的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较弱或手足无措的占三分之一强。比如,去年非典疫情就让人们惊觉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
虞云耀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其实根源于中国深层的社会矛盾:发展的任务和压力很重,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人均GDP超1000美元的阶段后,中国社会稳定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些因素都要求执政党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改革,在改革中驾驭好全局。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些问题显然有了清醒的认识。主政以来,他们推行民主,实施法治,建设负责任政府,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在中共多年探索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以人为本,明确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中共今年年初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纪律,带来了国家政治生活和民主监督气氛的活跃。《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6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颁布施行,应该说是此次全会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的有力前奏。专家指出,这6个文件旨在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良好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把各级官员选准用好,是中共提高执政能力的切实步骤。
“执政能力的实质和关键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会失信于民,给党造成危险,”研究党建的专家叶笃初指出。他说,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会给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积极变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将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将获得新的进展;中国共产党在自我完善,包括自我纠错及惩治腐败方面可望取得更大成果。
人们注意到,就在本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北京还主办了亚洲政党大会。分析人士指出,这也是中共加强与外国政党交流合作,探索政党执政规律的一次努力。 55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把管理新中国叫“进京赶考”;55年后的今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主动提出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8月下旬召开的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我们党。”舆论普遍认为,中共在当前形势下强调执政能力建设,不仅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也是13亿中国人福祉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