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上海教育电视台第一、第二、第三支部联合进行了“凝心铸魂兴文化”人文行走主题活动。教视党员们的探访自上海鲁迅纪念馆始,经由内山书店、多伦路,到达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这条路线也是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新增的“行走人民城市,感悟思想伟力”8条线路之一。以行促学,党员们亲临红色场馆,回溯历史,探寻鲁迅和左联等先驱如何探寻救国之路,如何“以笔为戈 鼓舞大众”,如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上谱写光辉篇章。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党员们参观了“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展,大家从鲁迅先生的手稿、文献照片、遗物、出版物等丰富的史料中学习了鲁迅主要的文学成就、救国思想以及对青年人的引领培育等事迹。在讲解员引导下,体验了展馆用影视、雕塑、蜡像、拼图成像、语录墙、书廊等多种展示手法再现的鲁迅曲折精彩的人生历程,感受到“横眉冷对千夫指,附首甘为孺子牛”的正直的民族脊梁之写照,感受到他用一生写就的中国人民之子的光辉形象,深刻认识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一个时代的伟大启蒙者。
此次主题行走活动恰逢上海鲁迅纪念馆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展期。在优秀导学员张家禾老师的导学下,党员们参观了精心收集来的与鲁迅衣食住行有关的百余件实物展品,“躲进小楼成一统”“且持卮酒吃河豚”“破帽遮颜过闹市”“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同的展示角度让大家看到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鲁迅,更从中看到了他在工作和交游中体现出的崇高品性。
虽是酷暑天气,党员们又随着张家禾老师走上街道,穿行有上海最浪漫街道之称的甜爱路,行走经过内山书店等鲁迅当年在虹口生活的多个场所,来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倾听张老师讲述这一路经过的楼宇里封存的那些红色记忆,承载的那些光辉历史。
最后,大家来到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来自鲁迅初级中学的小志愿讲解员接待了大家。党员重温左联成立大会的场景,了解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左翼作家联盟是如何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培育进步文艺队伍、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等历史。
“行走人民城市,感悟思想伟力”8条线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公众号提供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媒体产品的沉浸式学习,因工作未能前往的部分党员通过“在线”方式,经由“学一学”“看一看”“听一听”“评一评”等一同参与了此次主题活动。
党员孙遥说:一走进鲁迅纪念馆,就感受到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和纪念馆大气、简洁、朴素的建筑风格相辉映,心中不免涌起对伟人的深深感怀。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稿、诗稿、书信、生活用品等,这些珍贵的文物、照片,系统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社会活动,展现了他终其一生都在批判与战斗中度过的忧患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品质,深切感受到了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党员李珺珺说: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鲁迅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党员管俊杰说: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
党员马莉通过人文行走公众号上的线路专栏进行了线上学习,她说:在鲁迅的世界里漫步,心情难以平静,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不禁跳跃在我的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是不会离去的,这里仍然回响着他伟大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党员姜文焯说:在寻访实践中,迈开青春的步伐,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一路瞻仰,一路感慨,纪念馆内的一件件展品,生动展示了左翼文化在文学、美术、戏剧、电影等领域的诸多成就,不可阻挡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赓续先辈精神,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用眼睛感受红色城市多彩魅力的同时,更要用心灵去感悟红色文化的力量,在党的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汲取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牢记初心使命,点亮信仰光芒。
党员范语融说:“左联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先锋性”,我不禁想,左联的青年作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躺平放弃,而是在探索上做得如此主动,在思考和行动上都十分积极,在面对生命的威胁时也能非常坚定,现在这个时代的青年,亦当如此啊——时代青年,就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追求先进文化,推动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