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志鹏出席了2001年全国电大教学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讲话。他的讲话如下: 首先我代表教育部高教司对这次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去年这个会是在广州召开的,今年在广西,我想对今后一段时间电大的发展会有很重要的影响。这里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中央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十五计划,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第二,最近教育部党组专门对三电的问题作了明确的定位,指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应该成为一所学校,办成一个办学的实体,同时明确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应该进一步加强联系,推动电大事业的发展;第三,经过几年的研讨和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方案,今年开始要正式开展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评估工作,大概9月份就要正式派专家组,对中央电大进行评估。明年,相应的一些省市电大开展评估工作,因此研究在这样一个形势下电大的教学工作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研究的结果将会对今后一段时间电大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 我想在今天会上讲两个问题。第一要切实把电大工作的重心放到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第二要注重对电大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 一、电大要切实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一)普通高校扩招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 我用“切实”两个字就是说要由里到外,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就是既要有行动决议,更要有行动措施和效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是有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电大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教育部党组在谈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时候,都非常强调一定要把教育质量问题要认真抓好。最近福源同志陪岚清同志到河南去考察,回来以后福源同志说,岚清同志对高校扩招以后学校如何加强教学工作、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非常关注。今年年初的时候,至立同志和福源同志要求高教司出台的第一份文件就是要就普通高校扩招以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包括电大在内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 根据十五计划,到2005年的时候,中国高校在校生将达到1600万,毛入学率大概将近15%或者是16%,现在我们年招生人数已经达到400万左右。福源同志说,我们今后几年数量的扩张已经不是主要的矛盾,每年的增长率不应当超过10%,工作的重点要转到切实提高质量上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教育内部的规律,正像价值规律一样。在规模和质量的问题上,规模可以适当超前发展一些,但是如果质量不马上跟上去,就会背离教育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从实际情况上看,质量也的确存在许多问题。 1.由于近年连年的扩招,使得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下降甚至恶化,很多学校扩招后把自己的学生放到中专学校或者其他什么学校,引起学生不满。因为他上大学是希望要在那样一个氛围里受教育,有的学校扩招以后学生形容自己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黑板上写的文字。至于扩招后在相当多的学校里实验方面造成的空缺就更多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不注重教学工作、不注重质量问题,就很难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 2.扩招以后,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我们电大也是这样。很多学校包括一些重点大学都突出感觉到,扩招以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之间入学分数相差有的高达20分,学生自身的状态变化也很大。具体到电大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就更严重了,我听说有的电大是把招生指标下放给教研室或者下放给个人,必须要完成任务,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学习对象的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从我们重视教学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由于这几年的改革,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身的期望值都在发生变化。一个是由于交费,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他们交了费就希望选择好的教师、能够有好的教学条件,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矛盾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当他进不了大学的时候他认为只要能进学校学习就是最大的愿望;但是进了学校以后,他这种需求就要发生变化,他就要享受到和别人同等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就对办学条件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4.连续的扩招会带来明、后年就业市场的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就业市场巨大压力的本身是对质量的一种评价,是对办学特色的一种评价。如果我们不重视教学工作,不重视教学质量,也可能第一年你的学生能够分出去,但是以后,在这样一个用人单位选择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你的生存就会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5.在远程教育方面,现在除了电大在搞远程教育以外,有相当一批重点大学也在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试点虽然从去年开始启动,但是去年的规模还相对比较小,还处于资源整合的阶段。但是从今年开始,普通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规模就会有比较大幅度的攀升。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的办学触角已经伸到了各个地方,很多地方电大也成为他们的教学点,他们具有名校的品牌,而且在教学资源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和电大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这一点去年于校长在报告中也提到,如果我们不重视教学工作、不重视教学质量,在会在竞争中被打下阵来。 6.从我们电大的办学历史上讲,过去比较长的时间,主要是请名人、别人来上课,教学组织方面的工作可能做的比较多,但是如果今后我们成为一所大学、一个办学实体的话,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来。而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我们电大还不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说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说你是一所大学,是因为有电大的校长吗?是因为你有电大的教务处吗?要有大学、大师,要有这样一种教师、有这样一种教学的理念、有这样一种教学的氛围,而在这方面还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进行建设。 因此我觉得,在当前电大的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把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的矛盾就是我们要把培养人的问题认真解决好,这是电大的立校之本。要把质量的问题解决好,这是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二)如何来重视教学工作,如何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我想讲这么几个意思: 1.要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学校党委一定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我可以举个例子,在搞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时候,我们到一个学校去,从头至尾,学校党委书记一次面也没露过。后来我们就问教学工作评估,为什么党委不出面?他们回答,说是教学工作,行政上出面就可以了,党委就不一定要出面了。我说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问题。我们办学校为什么?就是为了培养人。党委为了什么?为了使这个学校能够正常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来运转,如果党委不能把培养人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工作的重心,这就偏离了方向,就像一个国家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样。这个问题也在其他地区和学校也都存在。我们去一所学校,这个学校评估之初,党委对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还持怀疑态度,当然经过评估认识以后,逐步扭转过来了。作为党委的一个中心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标准,就是对学校的发展有没有一个战略的考虑,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学校的发展有一个明晰的、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 我们还要看这个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出现问题不怕,还要看是不是及时得到解决。现在电大来了很多地方干部,这些干部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在电大和地方的联系上面、在筹措教学经费等等方面,都有很多长处,当然也会有一些弱点,例如对教学工作不太熟悉。应当敢于碰硬,敢于深入教学领域,敢于去研究教育的规律,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些干部遇到了教学问题绕着走,不成为教育的内行,就会影响学校发展的历程。 评价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还要看教务处在学校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教务处是学校的一个管理中心,和其他的处室相比,我们原来有一句话,就是说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天下不敢说,在高等学校里理所当然是第一大处,那么其他处室和教务处的配合工作做得怎么样,还是教务处的权威应当更高一些。 再就是看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随着电大现在逐步成为一个教学实体,教师的比例应当明显增多,教师在学校中的发言权也应该越来越大,当然教师的素质也应该越来越高。 也要看教育的投入问题。毫无疑问,现在办学的经费都是相当紧张的,但是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教学投入的正常运行。我去过一些电大,有些办学条件还比较差,还需要花大气力来进行建设。 还要看学校的舆论中心是不是在教学方面,学校的学生、学校的党委、学校的教师经常关心、讨论、议论的话题是不是主要在教学工作方面,是讨论如何把学校的教学工作搞上去,等等。 2.要认真抓好教学基本建设,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关于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以及网上的教学资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逐步开发针对学生实际需要的、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和实际需要的资源。和高校联合办学有很多长处,但我觉得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老师能够了解电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的实际状况。这是在组织教学资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听到一个学校的网络学院的老师说,同样的一门课,在普通高校里面,本科生也用网络的资源,他们招到的网络学生也用这个资源,他们就明显发现,普通学校的学生对这些资源很自然就接受了,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网络学院的学生就是反复问为什么、听不懂,感觉教学要求太高。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的状况。有的时候学生入学差20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的能力就差一些。我们在资源建设的时候,是不是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来开发这些资源,是在资源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再有,无论是网络学院也好电大也好,最近一段时间的主体还都是视频会议性质的比较多,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有一定的交互能力。高教司已经立了300项网络课程的建设,大概从今年下半年就能够出一批这样的在网上进行建设的资源。电大的资源建设,更要在这样一种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的、可交互的、开放式的资源上下更多的功夫来进行开发。在远程教育当中,资源的匮乏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和最卡脖子的一个地方。在现代远程教育当中,我们提资源建设是核心,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中央电大还是地方电大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 资源建设还包括专业设计。现在有很多专升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我们特别提出来,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的方案,在这次评估中我们就要评一评,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是不是这样做的。比如我们觉得在专升本当中,目前存在着相当大的盲目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追求学历的倾向,对学校来说是指如何能达到学习时间就够了,真正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的工作相对来说还相当地小。 (2)关于教学服务体系的建设。教学服务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硬件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但是要达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在不少地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一些教学点的建设方面。最近高教司准备针对网络教育出台一个关于对校外办学点的一个规范文件,电大也可以借鉴作为对下一级办学点的一个规范化的要求。 在硬件的建设中,就是要如何把卫星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可以采取的一种切实的技术方针。要把IP频道和现场以及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希望电大能在这方面加快自己的进程,各个省也能加快自己的进程,我们就可以跳跃现在网络的一些瓶颈,使我们的教学资源能在带宽比较高的条件下运行,这可能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一个技术路线。 在软件的建设方面,一个是我们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不是符合远程学习的特点,特别是在业学习的特点。很多电大的规定是针对在校生制定的,对于从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是很不利的,即使是规定上没有什么,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从业人员利用自己认为是合适的时间去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中央电大提出来在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这句口号说的容易,现在落实得怎么样了?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课程的学分认证,就我们的教学模式来说可能是实行得比较好的一种办法,积累多了能够变成一种课程认证。因此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一种灵活的学习制度,其探索对于电大模式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很多既有工作又有家庭的学生,应当适应他的需要。我们到澳大利亚去考察,有两条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学校说他的上帝有两个,一个是企业,要为企业培养人才,根据需要努力去为企业服务;另外一个上帝就是学生,努力为学生提供服务。 在现在的教学观念中,可能是管理有余、服务不足,我们的各项制度都是如何去管好学生,把学生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管好,而如何去提供学生实际需要的服务可能考虑的还比较少,因此在教学的基本建设方面,我们的服务体系要从思想观念到技术路线以及一些管理服务模式都要进行变化,这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建设。 (3)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现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案是电大和有关的高校来联合办学,一个优势就是利用电大系统来承担这方面的任务。清华大学也好、人民大学也好,他不可能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一个优势能保持多长时间?最近我们正在研究建立地区学习中心的话题。比如说在云南昆明开始这样的试点,由省教委出面,在云南大学周围建立这样一个中心,云南大学提供计算机和其他设备,38所网络学院都可以在昆明招生,由这个中心来负责日常的教学的管理和服务,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在同一个服务中心里,不同的学校可以招收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相关的一些服务由中心来承担,包括委托考试、教学答疑等等。这些大学非常高兴,感觉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当然这样的中心也可以由电大来承担。 另外,我们过去长期的就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之间的合作,我们可能会把全国最优秀的教师组织在一个专业里来开展教学,对电大的专业主持教师的要求就要非常高,他本身要有很高的业务水平,要有很强的合作精神,这样的教师人数还不能太少。他还应当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电大的办学特色和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电大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会更高一些。如果要成为一个在中国立住脚的电大的话,没有这些高素质的教师很难办出有特色的专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无论是中央电大还是地方电大,都应当把有特色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来抓紧抓好。 要抓好教学管理。应当建立校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种体系应当是良性运转的、可持续的状态。清华大学有这样一个体系,是教务处搞的,每个学期要对每个教师的讲课给出相应的评价,老教师随机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教师的教案也要检查,每年都给出一个分数,因此学校处于一个正常运转的状态。教学管理的立脚点应该放在校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这个体系的设计要有许多教学管理思想,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然后要认真抓好。 抓好管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认真做好社会调查研究,不断研究开发新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使得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需求处于一个良性互动的状态当中。 3.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首先是社会的需求在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如何增强人才培养工作和所培养出来人才的国际意识问题,虽然电大主要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基层的工作人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生产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活动。最近我们听一个报告,中国进入WTO,经济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体现在贸易的全球化,而是一种生产的全球化,有的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今后,IBM一台机器可能不是美国本土而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出来的,同样一个小的厂子生产的产品也要在世界范围内去竞争,去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常说,中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要在中国立住脚也必须要在世界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行。在生产过程中,国际法则越来越突出,因此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要越来越强,我们也希望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更多地吸取国际远程教育的经验,有的是教育方面的经验,有的是专业教学方面的经验。能不能设想,若干年后中国的中央电视大学也在招收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不仅局限在960万平方公里之内,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校。 当前的挑战还在于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这样就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重大的改变。这绝不仅仅是指在生产领域,实际上包括在经济领域里,很多重大的理论也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几十年不变的状况,教学体系总是一个面孔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密切。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有1600万高等学校的学生进入大众化的学习阶段。大众化和精英教育之间在教育的目标上会有许多变化。而且现在已经很明确地感觉到就业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移到了买方市场,大专、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学历社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的社会是有学历走遍天下,都去追求学历,而现在是到了只有学历已经不行的一种状况了。最近我们也在研究,要建立国家的资格框架,我们同劳动部、建设部在协商。比如像建设部,我们在搞项目经理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就业准入制度,我们已经和建设部协商,请他们制定从业的标准,规范这个行业,在若干年内逐步实行这样一个制度。我们教育部门,要用这样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状况来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完成以后,学生既拿到了专科毕业证书同时又有相关的就业职业证书,使我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这都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仅局限在教育领域里来完善自己,必须通过同社会的紧密结合、必须同社会的互动当中来提升自己,这样的趋势在新的时期越来越明显。 我们办学的眼睛是应当向上还是向下?最近一批专科学校纷纷升格为本科学校,有不少的学校在想尽办法同一些本科学校合作办本科班。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式,是专科生分不出去。而且现在流行的观念,中专办好了,条件好了就当然要升为专科或者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办好了就要升成本科,这好像是一种天然的规律,这到底是不是符合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呢?按照这样的一种规律我们还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些好的中等专科学校或者好的职业技术学院呢?另外,最根本的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不是到了都需要本科生的局面呢?我想提到这个问题大家心理都会很明白的。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一个社会,他的大学生当中还是以社区学院的大学为主。在五十年代中,研究开发人员占20%,技术工人占60%,中间层次占20%左右。到了九十年代,发生了变化,但是研究开发人才还是占20%,熟练工降到了20%,中间的技术工人占了60%,而这60%主要是由短学制的技术教育来承担的。我也在广东作了许多调查,很多很先进的厂子,他们不得不把工人招进来之后自己做岗位技术培训,因为现在学校都不愿意干这些事情。我也问过像华为、长虹这样的企业,他们前些年也是在拼命招本科生,没有本科生不要,但最近他们已经有了变化,本科生去了之后,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在一线当工人他们不愿意,另外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很差,因此本科生跑的也很多,工厂不满意的也很多,现在反倒转到像成都电子机械专科学校那样,每年都几十人几十人的要。 总归我们要围绕人才培养这种规律来运行,从中国的实际来讲我们的眼睛应该向下,向着社会的实际需要,做认真负责的调查研究,确定自己的办学途径和规格类型,来认真的抓好教学工作。我们从1999年开始搞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瞄准的就是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单位,还有边远地区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市场,也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的一个措施。我们应当认真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出来。 总之,我们要把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放在学校中心的地位,就必须首先确定它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抓好教学的建设管理和教学的改革,用管理和建设来保证基本质量,用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些方面要老老实实地去作,谁坚持的久,谁就受益的长。 二、要重视对电大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 教育部党组对中央电大的定位出来以后,我觉得更明确了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使电大今后的发展战略更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建议中央电大成立相应的课题组,投入精兵强将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首先中央电大作为一所学校,他的发展方向应当确定。地方电大的发展,各地也在做许多工作,地方电大是相对独立的学校,长期以来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我想有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的多样性。我们地方的电大一方面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方面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同时我也想讲一讲社区的发展问题。 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原来行业为主的体系,被以区域、地方、社区的形式替代了,原来很多企业所承担的职能逐步剥离,已经放给社区,社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也在上升,因此在一个社区里边多样化的这样一个要求,在教育方面也就体现出来了,比如说转岗工人的再培训,今后继续教育方面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这方面的要求也有,比如老年大学。 另外,现在我们根据国外的一些情况看,在专科层次方面除了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种类型之外是否应当有其他类型,专科是一个层次,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在短学制里边是不是要办就只能办职业教育呢?从国外的情况看,从社会发展来看也不一定。比如美国的设区学院就有大量的转学性教育,他在基础阶段主要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两年后参加相应学校的考试,在转学,我觉得这个专升本倒是满恰当的。 在社区里面,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肯定要把社区学院作为今后教育部的一个工作重点,我们首先想在北京、天津、上海来搞,这方面地方电大能否积极的抢占有利地形去作自己的工作,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是说多样性,然后说多元性。即使在远程教育里面,这样一个组织的系统,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参加单位,是一种有机的、有利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承担其他远程教育单位的任务。其他许多学校已经在做。除了自己要开发一些课程进行教育之外,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的载体,对其他教育机构提供一些服务。在电大的发展这样一个问题上面尤其注意的就是继续教育问题,我这个继续教育是泛指的,包括高中以后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我们电大应该把主要的目光放在对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上,这本来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不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优势被其他教育机构所占领。因为现在继续教育问题被其他许多高等学校所重视。另外一个特点,电大这种远程教育的特点也要得到保护。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电大这个体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应当进行相应的研究。 再一个问题,就是电大在终生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如果我们以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主,从业人员里面也是非常广的一个领域,我们能够承担这方面的任务是什么,也要认真研究。 第三个就是电大的人才培养类型,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中,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在技术应用性这个问题上面,是不是可以有其他类型,可以进行相应的教育,我认为应当进行必要的研究。特别是在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在某些专业不太适合,比如某些实践动手能力特别强的某些专业,电大有自己不可克服的缺陷。但是在有些方面,有自己的长处,就比如说本科院校重点大学办职业技术学院,我觉得本科院校办短学制的教育、去搞这种纯理论性的可能效果好一点,因为教师他轻车熟路,但是要让他去培养这种技术工程师,老师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很弱,并不是他的强项。 同样在电大来说,他的强项应该怎么样得到更大的发挥,我想也是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一步需要进行研究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专升本。专升本的问题,我觉得从我现在所了解的一些问题来看,这种导向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专科学过这个专业之后,再到本科学习,在哪些方面应当得到提高。据我了解,专科的专业课程和本科的专业课程区别不是特别大,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要把专科的基础补到本科的基础,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当然我们可以在英语、可以在计算机有一些相应的补偿,可许多学校在实际条件上又没有保证,因此我认为专升本是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再有呢,这种专升本,他混淆两种类型之间的一个界限。如果我们一个技术应用性的专科要升到本科去,本科的学术味道比较浓,从政策的规定要有怎样一种导向呢?这种导向可能就会使我们刚刚兴起的基础教育的改革流产。如果我们办了专科以后,学生为了去考研究生,那只能按照加强基础这条路去走。同样社会对学历需求这种导向要求向本科方面去发展。我们办高职,希望基础理论减弱一点、实践能力加强一点,是一条不同的轨道,这种轨道同学生想上本科这样一种愿望比较起来,可能后边一种愿望在现实社会当中来得更强烈一些。所以很多学校的改革,或者专科、高职教育的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三、关于试点评估工作。 今年9月份我们对中央电大进行评估,希望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希望评估的时候能处于正常的教学状态。我们也多次讲过,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建设、推动改革、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大家也不必去作表面文章,我们请的也是一些专家,专家到学校一看,什么也明白,在本科合格优秀评估的时候,评过的学校都有经验了,他们都是觉得做那些虚的东西意义不大,还是扎扎实实把教学、把改革认认真真抓好。最近我们还要对评估的人员做一些培训。我们在评估当中,人才模式改革是一个重点,教学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重点,学生质量的评估也是一个重点。希望各个电大利用这个契机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向前推动一步。 我讲了这些,无非是说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教育部高教司会和在座的同志一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建设、推进改革,争取要在21世纪形成我们有自己特点的电大教育模式。 (摘自中央电大时讯) |
上一篇:下一篇: